发布日期:2020-12-19 浏览次数:4044
——刘岩松
知识是一把利剑,当你腹背受敌时,为你劈开前方的档脚石;知识是一掬清泉,当你疲惫不堪时,给你滋润焦灼的心田;知识是一片树叶,当你过于忙碌时,让你享受惬意的时刻。知识从哪里来?书本,自然还是社会,其实终究来自于生活,来自于思维。我们在庭院中喝上一杯清茶,自然体会的是轻松,轻松来自感觉,感觉是思维的初始状态。我们观察一只蝴蝶,高兴时带来的是愉悦的享受,难过时想要像它一样自由。庄子说: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辨,以游无穷者”是为自由,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。当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时,就要有上山打虎的气力,稳定军山的毅力去实现,也许很难,我觉得总比庄子的绝对自由好实现吧。而实现这一切的目标首先要修学储能,就是积累知识。
毛泽东在青年时为了学习毅力,每天早晨用冷水洗澡,之后打起精神去读书。他特别爱书,每一本书不仅看还要圈点批注,就因为这有的同学都怕把书借给他,不是怕他不还,而是担心他在书中做批注连书上字都盖住了。除了在学校,假期他还和好友去游学,那时没有钱,他们就靠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获得一些盘缠,一个假期走了几千里路,得到深深的感触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修学储能,为毛泽东今后的领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我们不求奢望的野心,但对知识的渴求就要有不学到不罢休的决心。人生孰短孰长,生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在不断地逼近死亡。在这个由长到短的河流中,为了更多的留下流淌的足迹,就要增加生命之河的宽度和厚度。毛泽东一代领袖,他做到了,这不是奇迹。
书法爱好者郭敬尧从开始书法到他长逝,一直没有丢掉笔墨,他那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上,就如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保存下来。最初他爱上书法并不是自己字写的多好,他认为书法是修心的学问,他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看,即便他后来成为省书法协会的一员,只要你向他求教求字,他并不惜墨如金。因此,人的一生也许会学很多东西,而修心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,我们必须学会。孔子说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我们又何尝不这样做呢。
于自然,我心自由;于社会,我心融洽;于天下,我心向阳。在这自由,融洽,向阳的生活里,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的带来者—知识,朋友,你何不仔细想想?
知识是不分等级贵贱的,就如同那山间的明月,涛涛的江水,你爱他,他就会不遗余力的给你收获,给你成长,伴你飞翔。